当前位置:2019年常务委员单位会议(银川)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
党建引领 精细打造 以绣花之功雕琢城区之美
——湖里街道关于精细化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实践
 
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部,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辖区人口21.9万,其中户籍人口9.9万,外来人口12万。2018年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34.8亿元,同比增26.3%,街道本级收入2.4亿元,同比增39.8%,招商引资引进内资10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8016.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71万美元。
 
  湖里街道地处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近年来,先后荣获第四、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厦门会晤筹备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十县百乡千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活动创建无邪教示范街道、厦门市首批平安先进镇(街)、厦门市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届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国家、省、市级荣誉100多项。
 
  湖里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延伸治理区域、拓展整治内容、提高管理标准、形成长效机制,在管理中践行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将人文关怀融入城市治理,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党建引领决策化,按照“一把手”工程的思想,统揽精细化城市管理实施
 
  (一)践行党引领。充分发挥党建龙头引领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将改进管理和服务、破解突出矛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性开展“党建+X”活动,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一项品牌工程、一项归零工程,把立面改造、店招整治、“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瞄准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长效落实。
 
  (二)开创新机制。湖里街道高度重视城市综合管理,每周召开例会研究工作,协调布置任务,把小区治理深入融合到基层党建中,对辖区内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积极发掘特区发祥地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发展、服务、时空等“四个互联”,打造“特区先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引领小区治理。建成以“凤凰木·梦空间”为主题的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开展学习、党课、讲座、沙龙等活动160多场6900多人次,接待省内外各级单位参观学习考察90多场1540多人次。在18个社区成立129个小区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在小区全覆盖,打造了博士山庄小区、东渡三航小区等小区治理示范党建品牌。
 
  (三)落实路长制。一是组队伍。严格落实党委“一把手”任路长的“区+街道+社区+路巡员”“四级路长”网格,强化城市监督管理。推行“2+1+2+3”工作法,以社区为基础,整合路巡员、城建集团路巡员、执法中队协管员、垃圾分类专员、志愿者等,组建每个社区7~9人的市容整治管理网络,真正实现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全覆盖。二是拉清单。按“门前三包”责任清单和“路长”责任清单积极做好宣传、讲解、劝导和整改。同时,按清单内容填报日常巡查表,周巡查记录汇总表、月巡查记录汇总表,录入“门前三包”管理平台,实现有据可查、按据评级。三是抓落实。街道领导固定每周三下午带头当“路长”志愿者,深入各条道路、街巷、小区,现场走访检查,动手洁净家园,推动文明创建及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街道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挂钩联系的社区,走街入巷,一线参与检查指导“路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二、匠心打造标准化,比对“绣花功”雕琢的标准,提升精细化城市管理质效
 
  (一)立面改造。2017年,以厦门金砖会晤筹备为契机,通过实施外立面改造,整个城市焕然一新。湖里街道辖区共计拆除“两违”633处56096.89平方米,改造351栋(处)1281971.6平方米11942户。2018年,开展了第五立面改造工作,拆除“两违”面积达9700平方米、改造93765平方米,匠工雕琢成效明显。立面改造工程不仅拆除了“两违”,而且改善了环境,无论空中鸟瞰,还是平地近观都尽显花园城市之美。在立面改造过程中充分运用好了“六个一”,即:一份清单,明晰责任;一套机构,网格责任;一颗热心,感动群众;一线调度,现场办公;一线工作,挂图作战;一个项目,一工作群。通过媒体宣传、协商研究、改造设计,实现了立面外观的工匠雕琢整治,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二)店招整治。针对沿街店家店招广告破损老旧、安装无序、格式凌乱、空调外机杂乱悬挂的实际,按照统一位置,规范大小,一店一招,鼓励特色,兼顾安全性、协调性、方便性的原则对主干道店招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拆除旧有广告,统一店招高度;对广告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店招结合空调位设计;原有广告字提升为发光字,实现了店招的规范一致,融入了匠心雕琢城市的整体格局。
 
  (三)门前三包。为达到沿街店面的干净整洁、整齐有序,以“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为核心,全面开展“门前三包”活动,重点在“四个一”上下功夫,抓出了成效。即,建立了一支队伍。以社区为基础,整合“门前三包”路巡员、城建集团路巡员、执法中队协管员、垃圾分类专员等,每个社区成立7-9人的市容整治组,积极推进环卫工作常态化。梳理了一份清单。按“门前三包”责任清单、结合湖里区“路长”责任清单和“门前三包”有关违法行为简易处罚办法,积极做好耐心宣传、耐心讲解、耐心劝导。规范了一套流程。以“三学三会”为基本(学看问题、学找问题、学会劝导;会写报表、会文明用语、会汇总数据)。按街道制作的“一看二劝三整改”的流程图,规范化路巡员的日常工作,建立“三表”的格式化巡查汇总,有效地开展“门前三包”工作。探索了一套体系。以体系为手段,持续推进,逐步探索“五个体系建设”,即“一店一档”资料更新体系、路巡员职责体系、路巡员考核体系、问题整改体系、等级评定体系。
 
  (四)垃圾分类。按照全面铺开、全民参与、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抓起。在“配”上,按每300户1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每个社区3名垃圾分类专员、1名城建督查员、2名城管协管员的标准配备人员,确保有人管;在“宣”上,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挥学校的宣传影响作用。自创垃圾分类三字经,浅显易懂、深入人心。设立垃圾分类酵素工作室,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推出“垃圾分类达人”积分兑换奖励,调动了宣传积极性。组织培训,进行现地教学、现场观摩。在“减”上,为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持续性开展撤并点工作,逐步撤桶减点位,辖区缩减点位80个,督导员与投放点的比例为1:1.29,有效减少了督导员上班期间往返每个点位来回巡查的时间,提高了督导员工作效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街道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在“查”上,建立“钉钉打卡”考勤制度,通过精细化的数据监管,实时定位跟踪巡查。同时,按照“两周一会”制度,加强工作协调,督促工作落实,形成长效工作模式。
 
  (五)以克论净。实施“以克论净”量化考核,要求垃圾量不超过5克/平方米,以量化的形式促使考核更具可操作性,更具公平公正性,切实推动道路环卫保洁考核工作优质高效。一是规范作业手册。规范城市标准化作业与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精细化、精细问题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为辖区城市管理建设和精细化作业提供重要依据,切实推动辖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化、从精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二是实行“洗代扫”清洁新方式。组建专业清洗队伍,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清洗作业,并严格执照区政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延伸保洁范围,实现区域精细化保洁全覆盖;三是开展“烟头革命”。以“烟头不落地、湖里更美丽”为主题,在辖区多个路段内开展“烟头革命”,发放精心制定的环保烟灰收集袋,设立烟头收集器,在十字路口、公交站点、大型商场等人流量密集区域投放立柱式烟头简易收集器,引导市民养成不随意丢弃烟头的良好习惯。
 
  三、创新探索智能化,探索“建管用”一体的理念,适应精细化城市管理需要
 
  (一)数字湖里集成平台管理。充分利用涵盖市政、执法、交通、环卫、绿化等领域的“数字湖里”公共管理集成平台指挥中心,整合原数字城管、“12345”便民服务、公共安全管理三大平台,参照“公安110”的做法,全天候、全方位受理和即时处置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各类问题,实现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责任分解、信息发布、引导管控、落实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整合移动考勤、一站式服务功能,各级路长登录平台后,开始日常巡查,在巡查中发现问题,采取随手拍的方式,通过拍照、定位,将问题点上报,数字湖里管理中心依据问题责任归属,及时派发给相关部门处置,实现辖区内事件快速发现、集中受理、统一派遣、高效调度。同时通过动态监控问题的整改情况,为城市管理提供信息。
 
  (二)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采取以租代购的方式投入太阳能垃圾分类智能语音提示机,采用人性化设置,根据居民作息时间点,利用语音提示和灯光提醒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同时提示机上的Led滚动栏也能普及《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让全体居民广泛知晓垃圾分类各项内容。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在小区安装智能化垃圾分类屋,配备洗手池、除臭装置。居民靠近时,垃圾盖能自动开启,垃圾满了后,感应器会自动发送信息给管理员,及时更换。现已完成了垃圾屋的选址工作,下一步将落实垃圾屋的安装使用。
 
  (三)智慧环卫“挂图”管理。通过构建车辆GPS、环卫车辆作业、车辆维护、果皮箱满溢等管理系统,对车辆轨迹、油耗、作业速度和果皮满溢监测等环卫工作所涉及的人、车、物进行全过程、全时制管理,实现环卫工人SOS紧急情况呼救功能。首创引入环卫问题逐级上报处理流程,建立“环卫一张图平台”,将车辆、人员、果皮箱设备以热力图的方式展示在一张图中,根据主题进行显示、集中调度,促进指挥调度一体化,实现装备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
 
  四、规范秩序制度化,形成“准条例”规章的机制,确保精细化城市管理常态
 
  (一)错时上班制度。每天晚上18点至22点和周六、周日全天,各社区由一名社区“两委”带队,社区工作人员、路巡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和街道下点人员参加,实行“弹性工作、错时上班”制度,市政、城管、交警、城建集团以及各街道、社区等部门单位,实行“7×24小时”上班制,合理安排白天与晚上、工作日与节假日人员配备比例,分班轮流巡查。
 
  (二)巡查整改制度。为确保路段有人巡、场所有人查、问题有人找,构建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巡查格局,城管部门和环卫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及时向各社区或网格通报,相关社区和网格接受到问题后按照规范工作流程及时整改并反馈,检查组对反馈整改的问题进行回头看,达到每个问题有整改、有反馈、有检查落实,并建立长效机制,杜绝同类问题在同一个网格重复出现。对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违反“门前三包”、垃圾分类责任行为,城管执法中队执法下移,简化程序,及时开具行政处罚通知单进行处罚,形成落实城市综合管理责任的高压态势。
 
  (三)考核责任追究。建立网格自查、管养单位日常巡查、行业主管部门质量考评等三级考评监督机制,从行业管理角度入手,多管齐下,每月开展明查、暗访专业化考评各1次,并不定期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督导,切实发挥考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环卫行业考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对于在市、区考核中落后的社区和日常督查中发现严重问题的社区,由街道主官约谈社区主官、街道分管领导约谈社区分管领导和卫生分管、网格员及城管协管员等人员,并及时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通报,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五、群众参与社会化,营造“你我他”共治的氛围,净化精细化城市管理环境
 
  (一)建立“商家联盟”。在店家比较集中的路段、小区,积极有效地引导店家自发成立商家联盟,商家联盟根据“门前三包”责任制、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结合沿街路段情况、人流量情况、当地习俗情况和各自店家经营的项目情况,自行协商制定商家盟约,共同遵守。通过商家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共治共管,把“门前三包”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及时传达至每一位商家,社区、小区在检查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商家联盟进行通报,提高他们自觉参与和主动自治、共同维护城市管理的意识。商家通过联盟这一议事平台积极为商业街区、小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同时,各商家按盟约的条款及政府的相关要求互相监督、相互提醒,营造“荣辱与共”的共治共享共管共受益的良好氛围,实现城市建设共治共管。
 
  (二)建立“摊归点”。针对城中村、老旧小区配套跟不上,导致规范化的市场管理与居民的生活需求产生矛盾的实际,围绕“疏堵结合”、“共治共管”两大重点,按照湖里区制定的摊归点(摊规点)管理运行办法,引导摊贩自觉配合治理。疏,按照“三规定、四确保”的要求规范各早夜市摊贩和夜间大排档的经营。即:把周边零散的占道经营摊贩集中起来,设置临时摊位,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规范经营,确保市容卫生、确保消防通道畅通、确保道路通行、确保社会安全。堵,对于那些不规范、不合法的流动摊贩,尤其是扰民的,依法予以严查、取缔。“摊归点”规范运行后,结合巡查、督导、处罚等多种方式进行持续治理,居民自觉形成习惯,商贩常态化的落实,相互监督,共同治理,共同受益。
 
  (三)建立“一体化”治理体系。湖里街道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建立居委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治理体系的建立,加大街道、社区党组织与物业、业委会、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发动辖区单位及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综合治理中来,实现治理体系一体化。在治理内容上,把立面改造、店招整治、“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环境提升、设施完善、综治平安、服务保障等相关内容纳入小区综合治理的项目,居民群众献计献策、主动参与,实现治理内容一体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严格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像‘绣花’一样精细地雕琢城市”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从小处着手、从细处打造,在打造亮点品牌上花心思,在服务群众提高幸福感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优美、和谐、文明、有序的花园式海滨城市。
 
 
来源: 厦门湖里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